隆化百姓请主席为董存瑞题写碑文,主席却让朱德代劳,为何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新中国成立后,隆化县政府打算建个董存瑞纪念碑,并且打算请毛主席来亲自题写碑文。

给毛主席求题词的重任,交到了隆化县民政局冀兴坡的手上。

冀兴坡怀揣着全县人的期盼,迈上了前往北京的路。他心里除了有点见主席的忐忑,别的都不咋担心。在他心底,他觉得像董存瑞那样的大英雄,主席肯定会给他题词的。

可是,他这次没成功,紧接着的下一次也不行,就连再下一次也还是碰了壁。当他第四次跑到优抚司询问时,得到的回复还是那句:“领导还没决定呢,你先回去吧。”

现在冀兴坡心里全是纳闷,毛主席都给刘胡兰题过两次词了,咋就没给董存瑞题词呢?

他怎么想都想不通,算了,干脆再去试一次吧!

1957年6月的时候,冀兴坡又一次踏进了优抚司的大门,这已经是他第五次来了。邹司长见怪不怪,毕竟这几个月冀兴坡每个月都来。他望着满脸盼望的冀兴坡,摇了摇头说:“主席那边还没给题字呢。”

冀兴坡立刻垮下了脸,苦得跟吃了黄连似的,邹司长连忙接上话茬:“别急别急,我的话还没讲完呢,虽然主席没题字,但朱德总司令他老人家可是亲自题了词!”

没错!朱德大将军亲自题字了呢!

“你说得对,你瞧瞧!”

说完,我便把朱德总司令那气势恢宏的题词展示给冀兴坡看,那是一张16开的纸上,端端正正地写着“为国捐躯,名垂青史”八个字。

今天,在董存瑞烈士纪念园,有座19米高的纪念碑,上面镶着八个闪闪发光的金字,那是朱德总司令亲手题写的。

冀兴坡满脸笑意,乐得像中了大奖,能被朱德总司令亲自题字,这可真是无上的荣耀!

不过,在满心欢喜的同时,冀兴坡也忍不住向邹司长打听,原本自己申请的是毛主席来题词,怎么最后换成了朱德总司令来题词呢?

邹司长这回好好给冀兴坡讲了讲毛主席的不容易,冀兴坡一听,心里头那个佩服啊,觉得主席真是有大智慧,对那题词也看重了许多,满心欢喜地回去交差了。

为啥毛主席没给董存瑞题词,反而让朱德总司令来题呢?这其中有啥讲究呢?

【今天仍被点名的“董存瑞”】

今天,在董存瑞所在的班里,每当连长开始点名,第一个呼唤的总是“董存瑞”这个名字,一听到这个,全班的人都会立刻站得笔直,齐声响亮地回答“在这里!”。

董存瑞的铺位依旧在那儿,每天战友们都会替他喊一声“到”,就好像他从未走远一样......

董存瑞来自河北的南山堡村,打小就聪明又调皮,是村里孩子们名副其实的领头人。

小时候,村子里有个小水塘,我们几个小孩就起哄,看董存瑞敢不敢跳下去。其中一个小伙伴朝他喊道:“喂,你敢不敢先爬到那棵树上,然后从上面跳进这个水塘里啊?”

董存瑞毫不畏惧,往手心吐了两口口水,拍了拍手,嗖嗖嗖地就往树干上窜,麻利地到了树顶,准备往下一跃。

嘿!别蹦跶了,赶紧下来吧,这局就算你胜利了。

朋友们看到他那样都吓了一跳,生怕惹出麻烦,不敢让他往下跳。可董存瑞偏偏是个说话算话的人,“什么算你赢了,我现在就要往下跳,说到做到。”

话一说完,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泥坑,从那以后,他便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小头目。

用咱们的话讲,董存瑞小时候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,以后不是能成大事,就是要惹出大乱子。

很巧的是,有次他意外地结识了共产党员,从那以后,他就被带上了无产阶级革命这条充满希望的新征程。

1943年的时候,三区里管事的王平书记,跑到董存瑞他们村去忙事情,刚好就借宿在了董存瑞家里。王平书记见董存瑞聪明伶俐,还特别爱听他讲过去的事儿,于是就给董存瑞讲了好多抗日战争时,英雄们打日本鬼子的故事。董存瑞听完心里特别激动,当时就下定决心,以后自己也要做个那样的大英雄。

那年秋天的一个日子,鬼子兵突然袭击,闯进了南山堡村。

现在王平还在南山堡村里头,没走呢,形势紧迫得要命,我们得赶紧想办法让他躲起来,不然他就有大麻烦了。

这时,聪明的董存瑞想了个好主意,他把王平用席子卷起来,然后把席子竖在墙边,接着把家里的牛粪堆在旁边。

当日本兵过来查看时,他就对着他们傻笑,啥也不讲,假装听不懂。日本兵瞧他像是个“呆子”,没细查就走了。

从那以后,董存瑞就变成了大家公认的“南山堡小英雄,活像张嘎”,村里头人人都夸他,说他不输南山堡的王小二。

这一年,董存瑞14岁,他参加了抗日儿童团,并且当上了团长,负责站岗、送情报、传递消息这些活儿。

没过多久,董存瑞得知王平已经牺牲的消息。王平是在被敌人团团围住时,毅然决然地烧毁了保密文件,最后选择和敌人一起玉石俱焚。这位曾经与自己形影不离的领路人就这样离去了,这对董存瑞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,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,他要为革命不懈奋斗,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!

【战场淬炼,成为模范爆破手】

战场上能活下来,全靠真刀真枪的实力,一点马虎不得,不然丢的就是自己的命。

董存瑞身材不高,而且习惯用左手,为了提高打仗时的能力,他天天刻苦训练,每天鸡还没叫就起床开始练。

他练的是战场上超管用的四项技能,就是开枪、拼刺刀、扔手榴弹和冲锋。

他是个左撇子,所以扔手榴弹对他来说有点难,一开始总扔不远。为了练好这门技术,他几乎不吃不喝不睡,把所有能挤的时间都用来练扔手榴弹了。后来,他的胳膊都练肿了,但只要稍微好一点,他又接着练。

经过他拼命地练习,终于改掉了左撇子的习惯,手榴弹扔得特别好,还在部队里成了投弹高手,全团比赛时,他拿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
董存瑞入伍后碰上的第一场大战,就是跟国民党军在延庆那儿的较劲。

1946年10月3日,董存瑞他们部队到达了延庆,任务是阻拦从东线进攻的国民党军队。

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很精良,他们用十门大炮和八架轰炸机,不断向董存瑞的部队开炮轰击,轮番扫射着阵地。

每当敌人轰炸开始时,董存瑞就赶紧张开嘴巴,双手紧紧捂住耳朵,生怕耳朵被炸聋。坦克朝这边开过来时,他就趴在战壕里,一下子抓起两三个手榴弹,使劲往敌人的阵地扔去。

这样的对抗持续了十多天,到后来,战士们都累得不行,有些人已经受不了这种长时间的消耗了。

董存瑞虽然累得身心都快垮了,但为了给战友们打气,让他们更坚定地对抗敌人,他还是打起精神,给大家讲起故事,唱起民谣,让气氛活跃起来,士气也高涨了。就这样,他们一直坚持到第15天,而敌人也变得越来越疯狂。

由于班长受伤倒下不省人事,而敌人正猛烈地逼近,眼看就要冲上来,董存瑞猛地挺身而起,拿起刺刀,朝着大伙高声喊道:“兄弟们,咱们上!”

伙伴们被激励,纷纷拿起刺刀,跟着董存瑞冲向敌人。打了一整天的硬仗,又坚守了十五个日夜,他们居然不可思议地守住了阵地,挡住了国民党军精良武器的猛攻,给大部队撤退争取到了宝贵时间。

董存瑞一上战场就特别勇猛,靠着这股子了不起的胆量,他在战场上创造了不少惊人的事迹。

1947年6月,董存瑞在打一场对付国民党骑兵团的仗时,巧妙利用地形,藏到了一个敌方子弹打不到的地方。

他瞅见机会来了,两手一把就握住敌人那热得烫手的枪管子,使劲一拽把枪抢了过来,赶紧把手榴弹塞了进去,然后借着劲儿翻滚到一旁。

敌人还没搞清楚啥情况,手榴弹就“砰”的一声炸了,董存瑞的手被炸得起了好多水泡。

你这小家伙,也不懂得自己好好照顾自己一下。

董存瑞爽朗一笑,心中暗自思量:“我定要妥善应对那些敌人。”

在这次和上次独石口的战役里,董存瑞立下了一次大功,还有两次小功劳。

1948年3月份,董存瑞当上了东北人民解放军里的第十一纵队32师96团6连6班的班长。

那时候,解放战争正打到紧要关头,董存瑞为了让战士们的打仗本事更强,也让大家配合得更默契,每天晚上都带着全班战士一起练兵。

同时,他还动手制作了战场沙盘,把敌人的碉堡、战壕、铁丝网这些障碍物都标得明明白白,带着全班战士一起琢磨地形地貌,讨论打仗时该怎么制定策略、采用什么打法。

大家聚在一起想了好多点子,战士们还真琢磨出一个挺管用的办法,他们给这办法起了个名叫“院子里的坚强防线”。

师首长对董存瑞所用的沙盘模拟方法大加赞赏,特地安排战士们去观摩学习,并且在整个部队里广泛推广这种做法。

在大规模的军队训练活动中,董存瑞所在的第六班表现突出,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,董存瑞自己也荣获了“优秀炸碉堡能手”的称号。

【他手举炸药包,成为一座灯塔】

1948年5月份,辽沈战役眼看就要开始,为了给华北战场的部队向东推进打掩护,董存瑞他们所在的十一纵队被分配了任务,那就是要打败国民党的第13军,把热河给解放出来。

这回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小组的头儿,他的使命是去攻打敌人重点防守的隆化中学。

董存瑞深知这场战斗至关重要,在动员会上,他坚定地表示:“就算我牺牲了,化作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,我也要在隆化的外壕里,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,也要把隆化攻下来!”

战斗开头挺顺畅的,董存瑞他们部队成功地干掉了敌人的4个炮楼和5个碉堡。可就在大家准备冲过去打敌人时,一个藏得很好的桥形堡垒突然开起火来,挡住了他们的路。

那时候,他们站在了一片空地上,这样直接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十分危险,不过他们接连两次尝试炸毁那座桥墩碉堡,却都没能成功。

离总攻的时间只剩15分钟了,董存瑞自告奋勇,去执行炸桥任务。

副连长起初有些犹豫,毕竟董存瑞已经执行过好几次爆破任务了,但董存瑞态度坚决地说:“我是党员,这事儿得我上!”

副连长和指导员讨论了一番,最后只能答应董存瑞的要求,董存瑞拍着胸脯向他们承诺:“你们就放心吧,任务肯定能完成!”

这一趟,董存瑞下定了决心要去拼命,他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油纸包,递给指导员说:“指导员,要是我没回来,这就算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了。”

指导员望着董存瑞,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,有惊讶,有留恋,还有深深的钦佩。

董存瑞拎起炸药包,飞快地朝着敌人的碉堡冲去。

在往暗堡奔跑的路上,他不小心弄伤了左腿,可他还是用尽剩下的力气,硬撑着跑到了桥底下。

桥很高,董存瑞个子够不着地面,桥的两边也没地儿放炸药包。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,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,坚定地站定,右手迅速一拉,点燃了导火索。

“向着新中国的未来,咱们冲啊!”

看到董存瑞这样行动,保护他的战友急忙冲向他,想要拦住他,但董存瑞心意已决,他朝着战友大声喊道:“快撤退,趴下!”

伴随着那震耳欲聋的呼喊,炸药包的轰鸣也响彻云霄,转瞬间,那座桥型暗堡被炸得四分五裂,随后,增援的队伍飞快地冲进了隆化中学,把敌人一网打尽。

这一年,董存瑞才刚刚19岁,正是一个多么灿烂的青春年华!

仗打完了,十一纵队给了董存瑞“战斗英雄”的称号,还把他带的6班叫做“董存瑞班”。从那以后,纵队每次点名、开会,都会为董存瑞静默三分钟,纪念他。

他拼死保卫的那所隆化中学,后来更名为存瑞中学。就像他在动员时大声宣誓的那样,他英勇牺牲了,身体融入了隆化中学外的泥土里,躺在一条壕沟里。在他的英勇带领下,战士们终于拿下了隆化中学。

1950年的时候,董存瑞被大家记住,成了全国的战斗英雄。隆化县政府为了纪念他,建了个董存瑞烈士陵园,并且纪念碑上的字还是朱德总司令亲笔写的呢。

那时候,隆化县政府派了冀兴坡去北京找主席求字,可一连跑了五趟,主席都没给题词。没想到,最后是朱德总司令亲自给董存瑞写了字。

为啥主席没给董存瑞亲自写句话呢?

邹司长说明,主席觉得刘胡兰作为老百姓,给他题词也挺合适。但董存瑞是了不起的革命英雄,是个军人,因此请朱德总司令来题词,更加合适,也显得更为庄重。

听完冀兴坡的讲述,主席的远见卓识让他打心底里佩服。像董存瑞这样英勇献身的战士,能得到朱德总司令亲自题词,那真是对他无上的荣耀。

“向着新中国的方向,咱们勇往直前!”

这位19岁的小伙子发出了响亮的誓言,咱们这些他保护着的子孙,还有在新中国土地上长大的我们,心里真是满满的骄傲和高兴!